10月18日至19日,香山科學會議第572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高能環(huán)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中國發(fā)起的大型國際科學實驗”為主題。專家認為,CEPC是我國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發(fā)展的最好途徑,并建議國家啟動針對CEPC全面預研究的經費支持。
記者在會議上獲悉,作為“希格斯工廠”的CEPC,其正負電子對撞質心系能量為90-240 GeV,可以產生大量的干凈希格斯粒子事例,物理目標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基本性質,精確程度以及新的測量將超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預計2035年前可獲得的結果。同時,CEPC可以作為Z玻色子工廠,進一步研究標準模型并探索新的物理。CEPC設施還是多學科的綜合實驗室(同步輻射裝置和多學科平臺、關鍵技術和成果轉化),科學家希望該設施未來形成國際科學城,發(fā)展為世界科學的中心之一。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婁辛丑在主題評述中介紹了CEPC的物理目標和科學意義、項目實施、創(chuàng)新性與發(fā)展?jié)摿Α6嗝痪科學家分別介紹了CEPC概念設計(CDR)和初步預研究進展,分析了項目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并對CEPC項目進行了風險分析。參會科學家充分討論了議題內容。
會議認為,當前,對希格斯粒子深入研究極為重要和迫切,是探索超出標準模型新物理的最好窗口。希格斯粒子解釋了基本粒子質量起源的深刻問題,也具有諸多前所未見的特性。例如,它是唯一自旋為0的基本粒子,參與非規(guī)范相互作用,其自身質量來源未知。同時,希格斯粒子和其自身的相互作用對宇宙早期的演化具有著重要影響,有望為解釋宇宙中的反物質丟失之迷提供極其有用的線索。
科學家指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并非終極理論,已有一些實驗證據和問題不能在“標準模型”內解決。“但這些問題,如真空的亞穩(wěn)態(tài),基本粒子質量相差太大,希格斯粒子質量的自然性等,都和希格斯粒子有關。研究希格斯粒子,還可能是通向更深層次的物理、解決暗物質問題的鑰匙。”清華大學韓濤教授表示。
目前,CEPC團隊2015年完成了初步概念設計后進入正式概念設計(CDR)階段。設計工作著重創(chuàng)新和考慮先進設計。例如,為降低造價而提出并開展了先進的對撞機局部雙環(huán)研究,為提高效率開展的超導高頻腔涂氮技術嘗試,以及推動國產速調管產業(yè)化和大型低溫、高效制冷機的研制等。CEPC伴隨的高能伽馬同步輻射光源及其在核物理和材料科學的應用受到重視。這些成果有望對國民經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會專家同時建議,CEPC研究團隊應深化設計和加速器、探測器和實驗手段的關鍵技術預研究,實現人才和相關技術的積累,為項目論證和政府決策做好科學、技術和工程等方面的準備。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