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為分享了“基礎物理突破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記者問:“得到這個獎,您有什么特別的感想?”
王貽芳答:“沒什么特別感想。”
記者問:“為什么今年基礎物理突破獎選擇了中微子項目?”
王貽芳答:“不太清楚,得問評獎委員會。”
記者問:“頒獎典禮上,您領獎前后表演的明星是誰?”
王貽芳答:“據(jù)說挺有名,不過我都不認識。”
記者問:“當年丁肇中先生來挑學生,為什么選了您?”
王貽芳答:“我沒問過他,不知道。”
不要以為王貽芳冷淡、孤傲,與他個人和學術無關的事,他從來惜字如金。但如果問到中微子、問到高能粒子研究,他就會熱情起來。
“我現(xiàn)在的工作重心有三塊: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籌建CEPC(大型環(huán)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和研究所的行政工作。”王貽芳說,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即將完成,希望江門中微子實驗的建設能在2020年完成。“按照我們的設計目標,江門中微子實驗將完成中微子質(zhì)量排序研究。同時,江門中微子實驗也能進行天體物理的研究,比如超新星、伽馬暴等。”
王貽芳說,江門中微子實驗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一脈相承,不過規(guī)模更大。“中微子質(zhì)量測序是一項更難的工作,對實驗裝置的要求更高。我們的實驗設計是在一個直徑50米、高70米的水池中,放置一個直徑有12層樓高、2萬噸級別的有機玻璃球體,球體里放置可以捕捉到‘中微子’的液體閃爍液。”雖然工程技術的難度成倍增加,但經(jīng)過大亞灣錘煉的王貽芳已經(jīng)是“半個土木工程專家”,他說:“沒問題!”
而CEPC一旦建成,將是世界上最領先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以后一說到這個領域,必須到中國來!”
國際上中微子領域的競爭已經(jīng)趨于白熱化:美國和歐盟正在改造南極大氣中微子設施,歐盟正準備在地中海建設水下中微子實驗室,美國費米實驗室的加速器中微子實驗正在建設,日本計劃建設百萬噸級別的大型中微子探測器……“這些實驗有不同的側重,比如有些要測中微子的CP破壞,但中微子質(zhì)量順序是各個實驗的首要目標。”王貽芳從來不畏懼競爭,他認為中國很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雖然江門中微子實驗不能測量CP破壞,但對中微子順序,我們覺得很有希望!”
當被問到“為什么我們不在南極做實驗”“為什么我們的儀器與別人不一樣”時,王貽芳反問:“為什么我們要和別人一樣?”“不抄襲別人的設計,這是做科研最基本的底線。別人已經(jīng)想到的、已經(jīng)做到的,我們就不做了。”王貽芳說:“科學,就是要不一樣!”
(本報記者 齊芳)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