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展貿空間,多維度打造智力成果轉化平臺。通過多點布局,累計設立展貿平臺面積超過一萬平米,可參展品種類超萬余種,日均客流量逾2萬余人次。同時,借力物聯網將展貿平臺“搬”上義烏本土電商平臺——義烏購,并在“義博會”“文交會”“旅博會”等數十個展會上開辟展銷專區(qū),推動線上線下良性互動,打造“O2O”綜合展貿平臺。通過展貿平臺,國家“人才”專家郭振榮的數碼印花技術產品等一批項目,成功實現市場化。
豐富展貿內涵,多渠道補足人才產品營銷短板。借力市場品牌資源,提升產品競爭力。展貿平臺與50多個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人才智力資源與品牌、創(chuàng)意設計、柔性生產、多樣化營銷等資源要素有機整合,產生“1+1>2”的效應。借力風投基金資源,增強產品投放力。由財政出資10億元設立投資基金,通過與風投基金合辦子基金的形式,設立了3家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和1家產業(yè)基金,總規(guī)模達5億元,完成對人才企業(yè)投資1.82億元。借力商貿人才資源,放大產品銷售力。在國際商貿城設置人才項目路演大廳,以項目路演、洽談會等方式,邀請民營企業(yè)家、5萬名市場商戶參與人才項目孵化和產品推廣銷售。
提升展貿層級,多方位提升輻射帶動效應。大力推進展貿平臺“走出去、引進來”。一是打破地域限制,將產品征集范圍擴大到全省甚至全國的“人才”“萬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目前已展出首期270余家人才企業(yè)的1200余件人才產品,第二期已面向全國征集了50多件人才產品。二是推動“智力+智造+企業(yè)”模式,展貿平臺與“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功能中心合作,先后4次合辦“高層次人才義烏行”活動,推動100余名高層次人才與入駐功能中心的160余家義烏中小微企業(yè)對接,達成合作項目30多個,成功助推義烏模具城完成70多副新型模具研發(fā),新光聚飾園單品研發(fā)成本降低四成、時間縮短一半。三是實施百場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業(yè)主題沙龍,圍繞人才產品產業(yè)化主題,由政府盤活閑置場地資源,根據人才需求,邀約企業(yè)家、行業(yè)協(xié)會、風投機構等參與,通過“科技問科學家、資金問金融家、生產問企業(yè)家”,實現“科學家+金融家+企業(yè)家=大贏家”。目前沙龍已開展36場,吸引包括42名專家在內的1500余名人才參與,達成各類合作協(xié)議47項。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