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2月4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地時間11月30日,由中國駐法蘭克?傤I館教育文化處主辦的國家公派留學人員交流會在海德堡大學舉行。來自海德堡及周邊高校的150多名公派留學生圍繞學術科研、跨文化學習、留學生活、心理健康、歸國工作等展開交流。
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研究員、分子神經遺傳學分部負責人劉海坤在交流會上說,學術領袖可以成為中德、中歐人文交流的使者,希望在德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后研究的中國學子能夠在學術上取得更多成績,同時促進中歐學術交流。
陜西師范大學訪問學者常永強表示,中德高校在博士生培養(yǎng)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公派留學人員既要適應德國的培養(yǎng)模式,也要為歸國后的發(fā)展做好規(guī)劃和準備。
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yī)學院博士生魏守鵬說,個人命運與祖國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在與德國導師、同學的相處中可以明顯感到,中國的發(fā)展成就正日益得到德國社會的高度評價,也讓中國留德學子越來越有自信。
中國駐法蘭克?傤I館教育文化處領事修春民在主持交流會時說,希望公派留學人員加強與總領館、與導師及周圍同學的溝通和交流,保持積極心態(tài),理性看待德國,同時科學規(guī)劃學業(yè),并做好畢業(yè)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
與會留學人員普遍表示,總領館教育文化處專門組織交流會,特別是有針對性地邀請不同領域的公派留學人員分享經驗、答疑釋惑,對大家更好地適應德國留學生活很有幫助,也為大家相互認識創(chuàng)造了機會。(陳磊)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