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科學探索獎”迎來首位外籍非華裔獲獎人——香港大學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其關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計劃打動了評委。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科學探索獎”發(fā)起人毛淑德認為,外籍非華裔獲獎人的出現,“說明我國對全球優(yōu)秀科研人才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5年資助248位青年科學家,碩果累累
“科學探索獎”設立于2018年,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馬化騰共同發(fā)起。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qū)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學家。
“五年來的實踐證明‘科學探索獎’實施的一系列評審、監(jiān)督和發(fā)布辦法是成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針是有效的,獎金完全由獲獎人自由支配的機制是有吸引力的。”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相信只要不斷總結經驗、持之以恒,‘科學探索獎’一定能成為我國最出色的科技獎項之一。”
“實現了設立時的初衷”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