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以“有反饋的計算機輔助方法在二語習得及語音訓練中的應用”為主題的中德雙邊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及業(yè)界的專家學者,共話智能語音技術的新進展及其在計算機輔助口語訓練方面的潛在應用。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俞凱團隊基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研發(fā)的認知型人機對話系統(tǒng)技術,將機械式的語音識別推廣到智能人機對話中,使得人們在車載、家居等各種真實的復雜場景中,可以順暢自由地使用語音,隨時與能理解自然語言的智能交互機器人進行對話交流。
俞凱表示,雖然對著手機用語音進行文字輸入已成為現實,但這只是特定條件下的“語音識別”,此外背景音樂噪音、說話帶方言口音等,都會嚴重影響語音識別的正確率。據了解,與傳統(tǒng)語音識別相比,這種認知型的智能語音技術融入了自適應、理解糾錯、智能反饋的機器學習技術,實現了“深度理解”和“自動糾錯”。例如,用戶在開車時對有語言識別功能的導航儀說“導航到車管所”,傳統(tǒng)模式有時被誤讀誤解成“導航到廁所”,但新技術會自主分析、二次計算,糾正為“車管所”。
目前,這項新應用已首次在多個省市的中考英語中進行了自動口語評估。經測試,機器自動評測的準確程度超過普通老師。專家表示,這項技術未來有望應用于英語綜合能力考試評測。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