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深圳)成立于2017年,是中山大學深圳校區(qū)建設的醫(yī)科學院之一,與位于廣州的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是兩個平行的學院,在招生、畢業(yè)等方面遵循中山大學的統(tǒng)一要求。過渡期,學院在廣州大學城辦學,2021年搬遷到中山大學深圳光明校區(qū)。
學院匯聚了包括傳染病病原學、免疫學、結構生物學、流行病學、生物信息學以及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等在內的一批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具有自由開放的研究氛圍,是一支年輕有活力、多學科融合的前沿創(chuàng)新團隊,長年面向海內外招聘博士后。
二、合作導師
舒躍龍 教授 (shuylong@mail.sysu.edu.cn)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深圳)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4年度十大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迄今,作為項目負責人共主持國際國內科研課題20余項,共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總影響因子>1000),其中以通訊(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JID、JV、EID等主流國際學術期刊共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有3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單篇最高他引超過1000次。
詳見https://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03518.htm
研究方向:
1.流感病毒分子進化、跨種傳播及致病機制研究;
2.流感新型疫苗及診斷方法研究;
3.新發(fā)傳染病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
楊燕 教授 (yangyan3@mail.sysu.edu.cn)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深圳)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營養(yǎng)學會第六屆常務理事。近年來主持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同時還主持多項教育部和廣東省、廣州市以及深圳市科技計劃基金項目,參與多項國自然、省自然基金項目的研究。研究結果發(fā)表了80多篇學術論文,被SCI收錄期刊上發(fā)表論文30多篇,其中多篇以通訊作者發(fā)表在中科院分區(qū)Q1高水平學術論著上。2016年參與的研究課題 “膳食多酚類活性物質防治代謝性疾病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分別獲得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二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參編多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教材與專著,并擔任多個國際期刊審稿人。
詳見http://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135830.htm
研究方向:
1.血小板功能相關的病理生理基礎研究
2.營養(yǎng)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3.營養(yǎng)流行病學
4.食品安全
杜向軍 教授(duxj9@mail.sysu.edu.cn)
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深圳)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項目獲得者。國自然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2020-2024,450萬)子課題負責人、國自然面上項目(2020-2013,58萬)項目負責人、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fā)計劃精準醫(yī)學與干細胞重點專項(2019-2021,800萬)子課題負責人、防災減災與應急救援重點專項粵港澳大灣區(qū)突發(fā)急性傳染病監(jiān)測預警關鍵技術項目重要成員。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 Genome Research,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高水平雜志發(fā)表多篇代表性論文。
詳見:https://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04131.htm
研究方向:
1.生物信息學/系統(tǒng)生物學/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
2.傳染病病原體演化分析與深度數(shù)據(jù)挖掘
3.傳染病理論建模與預測預警
4.定量病原體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與感染免疫建模
孫彩軍 教授 (suncaijun@mail.sysu.edu.cn)
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病毒免疫學,專注于新型疫苗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研究。近些年已在Advanced Science, J Virology, J Infection, Vaccines等學術期刊發(fā)表四十多篇論文;申請國內外專利10余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科研項目;擔任Viruses, Vaccine等期刊編委和評委。
詳見http://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04978.htm
研究方向:
1.病毒性傳染病防控新技術研發(fā)(疫苗和抗病毒藥物)
2.宿主與病原體相互作用(天然免疫與抗病毒機制等)
3.重組病毒載體改進和應用(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
鄒華春 教授 (zouhuachun@mail.sysu.edu.cn)
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2014年博士畢業(yè)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流行病與生物統(tǒng)計學專業(yè),一直從事HIV流行病學、傳染病監(jiān)測、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控,以及人乳頭瘤病毒(HPV)自然史和HPV疫苗接種策略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澳大利亞國家衛(wèi)生與醫(yī)學研究委員會(NHMRC)、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等資助的12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過1200萬元人民幣。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Lancet Global Health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70余篇,包括1篇ESI高被引文章,總影響因子超過250分,總引用次數(shù)超過1000次。BMC Infectious Diseases和BMC Public Health的Associate Editor。入選2019年度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拔尖人才。
詳見http://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06912.htm
研究方向:
1.流行病學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
2.傳染病數(shù)學模型
3.腫瘤流行病學
4.衛(wèi)生經濟學
5.疾病預測
孫力濤 教授 (sunlt@mail.sysu.edu.cn)
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核心成員、國自然面上項目(2020-2023,58萬)項目負責人。F1000prime Associate Faculty成員,專注于生物大分子與配體相互作用及藥物開發(fā)領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先后在Nature、JACS、PNAS、NSMB和Nature Commun.等主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
詳見http://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135676.htm
研究方向:
1.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2. 翻譯后修飾及相關疾病的分子機制
3. 氨酰tRNA合成酶相關功能的研究
陳耀慶 教授 (chenyaoqing@mail.sysu.edu.cn)
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主要探索流感等病毒感染后體內的B細胞應答機制,綜合運用免疫學,病毒學,結構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等多學科方法,以高通量人源單抗篩選平臺為基礎,深入剖析病毒感染后B細胞體液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為疫苗設計與優(yōu)化提供理論基礎。與此同時,研究與開發(fā)臨床的人源治療性的抗病毒單克隆抗體。已在發(fā)表多篇SCI文章,包括Cell,Nature Microbiology, Journal of Virology,Cell Host & Microbe等。目前團隊包括1名博士后,2名博士,5名碩士。招聘博士后可為免疫學,病毒學,生物信息學或結構生物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的博士畢業(yè)生。
詳見http://phs.sysu.edu.cn/teacher/teacher01/106911.htm
研究方向:
1.B細胞的分化與親和力成熟機制
2.人源單克隆抗體的研發(fā)和臨床應用和新型流感疫苗的設計與優(yōu)化
三、招聘要求
年齡不超過35周歲,在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的青年學者,具有1項及以上代表性學術成果。根據(jù)不同人才計劃提供稅前29-42萬(含五險一金)待遇,同時可繳納深圳社保,享受深圳博士后相關待遇。
四、聯(lián)系方式
有意應聘者可將個人簡歷等相關材料發(fā)送到學院肖老師郵箱:xiaoyq@mail.sysu.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畢業(yè)學校+本人姓名 ),或直接發(fā)送給意向合作導師郵箱。
此招聘長期有效,歡迎有志青年加盟,相約深圳,職等你來!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