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始建于1966年,位于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主要從事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相關成果轉化;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建設海洋監(jiān)測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承擔相關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任務。
研究所現(xiàn)有編制442人,從事海洋監(jiān)測設備研究的技術人員300余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人12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科技人員7名,外專人才專家1人,泰山學者專家4人,1人獲國家“政府友誼獎”,三人獲“齊魯友誼獎”。擁有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及青島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10余名。設有山東省科學院博士后工作站分站。
以我所為依托,建有國家海洋監(jiān)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儀器裝備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國家海洋監(jiān)測設備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和國家海洋高技術領域成果產業(yè)化基地4個國家級創(chuàng)新平臺,山東省海洋監(jiān)測儀器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特種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國家認監(jiān)委的海洋計量認證,取得了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
建所幾十年來,我所一直從事海洋監(jiān)測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fā)工作,形成了船舶氣象、生態(tài)監(jiān)測、海洋臺站、特種船舶及裝備、海洋聲學、海洋遙感遙測、深遠海探測、水下工程、海洋浮標、海洋傳感等技術的研發(fā)方向和專業(yè)團隊,
建成了從岸基、近海到深海大洋,從空中、水面、水下到海底的立體觀測研究體系;形成了從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到產業(yè)化生產為一體的研發(fā)、轉化、生產鏈條。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8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余項,院、市級科技進步獎100余項,取得各項專利300余項。其中,我所研制的海洋資料浮標系統(tǒng)的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09年獲得“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產品”證書,目前我國在位業(yè)務化運行的10米大型海洋資料浮標系統(tǒng)均由我所研制、建造并提供技術保障,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所有海區(qū),用戶面向國家海洋局、中國氣象局、各省市海洋漁業(yè)局、中國科學院、地方港務局,為我國海洋預報、氣象預報、海洋工程建設提供實時觀測數據;船舶氣象儀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各類艦船、科學調查船、志愿船及民用船只;研制的自動化臺站觀測系統(tǒng)性能可靠、穩(wěn)定性高,實現(xiàn)了無人值守連續(xù)監(jiān)測,廣泛應用在沿海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海島無人值守自動觀測站及海上平臺等;研制生產的各類海洋調查工具在國內占主導地位,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勘測調查事業(y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招聘崗位和條件
(一)杰出人才
主要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海外著名學術機構院士以及其他獲得國際權威學術機構認可的杰出人才。
(二)領軍人才
主要包括:“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教學名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入選者、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入選者、本學科領域有較大影響的海外優(yōu)秀專家;或與上述層次相當的其他人才。
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參照領軍人才。
(三)精英人才
主要包括:中科院百人計劃、“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等省部級人才工程入選者、省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帶頭人、近五年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首位獲得者、海內外大型企業(yè)技術總監(jiān)或高管、本學科領域有突出成果的海外優(yōu)秀專家;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四)骨干人才
為學校學科、科研方向急需,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且近5年至少取得以下科研業(yè)績之一:主持國家基金面上項目;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前兩位);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本學科方向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被SCI全文收錄二區(qū)及以上6篇及以上,人文社科類被CSSCI全文收錄8篇及以上或被SSCI全文收錄三區(qū)及以上2篇及以上);以第一發(fā)明人獲得職務發(fā)明專利6項及以上,且所獲專利內容符合所在學科的研究方向;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五)優(yōu)秀博士
A類:近5年以第一作者(含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為第二作者,下同)或通訊作者發(fā)表本學科方向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被SCI全文收錄一區(qū)2篇及以上或二區(qū)4篇及以上或三區(qū)6篇及以上,人文社科類被CSSCI全文收錄6篇及以上或被SSCI全文收錄三區(qū)及以上1篇及以上);或世界前1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博士畢業(yè)生;或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的青年學者;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B類: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本學科方向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被SCI全文收錄一區(qū)1篇或二區(qū)2篇及以上或三區(qū)4篇及以上,人文社科類被CSSCI全文收錄4篇及以上);或世界前2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博士畢業(yè)生;或在世界前1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從事博士后研究1年以上的青年學者;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C類:學校教學科研急需的具有較大發(fā)展?jié)摿Φ膬?yōu)秀青年博士。
三、待遇與支持條件
(一)杰出人才
引進條件一事一議,提供充足的科研支持條件和優(yōu)厚的個人待遇。
(二)領軍人才
簽訂目標明確的工作協(xié)議且全職到崗后,年薪100萬元及以上;提供300萬元及以上的購房補貼,80萬元及以上的安家費;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1000萬元及以上,人文社科類100萬元及以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提供充足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室等條件保障;妥善解決好配偶的隨遷、安置和工作安排問題。
(三)精英人才
簽訂目標明確的工作協(xié)議且全職到崗后,年薪60萬元及以上;提供120萬元及以上的購房補貼;50萬元及以上的安家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提供1000萬元及以上的科研啟動、儀器設備購置和實驗室建設等綜合支持,人文社科類提供100萬元及以上的科研啟動經費;妥善解決好配偶的隨遷、安置和工作安排問題。
(四)骨干人才
簽訂目標明確的工作協(xié)議且全職到崗后,年薪20萬元及以上,提供40-50萬元的購房補貼;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50萬元及以上,人文社科類10-20萬元;妥善解決科研條件配備等方面的問題。
(五)優(yōu)秀博士
A類:準聘期內享受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工資待遇,提供30-50萬元的購房補貼;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30萬元及以上,人文社科類5-15萬元。
B類:準聘期內享受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工資待遇,提供10-20萬元的購房補貼;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10-20萬元,人文社科類5萬元。
C類:提供6萬元租房補貼,視情況提供一定數量的科研啟動經費。
四、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方式:0532-58628529
聯(lián)系人:秦老師
接收簡歷郵箱歷郵箱:rs@sdioi.com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qū)苗嶺路37號17樓人事處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2019年博士崗位需求表
學歷 | 招聘人數 | 所需專業(yè) | 研究方向 |
博士 | 1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tǒng) |
博士 | 1 | 光學工程;物理學 | 光學傳感器設計研發(fā);光學結構設計計算和光譜解析算法研究 |
博士 | 1 | 光學工程;自動控制;精密儀器 | 目標成像技術 |
博士 | 1 | 化學分析或精密儀器 | 質譜儀 |
博士 | 1 | 聲學 | 海洋聲學技術 |
博士 | 1 | 機械 | 機械設計與加工 |
博士 | 1 | 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 | 水聲通信技術;海洋工程信息 |
博士 | 1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信號檢測與估計 |
博士 | 1 | 水聲工程 | 水聲信號處理 |
博士 | 2 | 水聲工程 | 水下聲場與聲信道建模 |
博士 | 2 | 水聲工程 | 水聲換能器 |
博士 | 1 | 聲學 | 海洋聲場建模研究 |
博士 | 1 | 光學 | 光電傳感器 |
博士 | 1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船舶設計或海洋工程 |
博士 | 1 | 機械工程 | 機械設計與制造 |
博士 | 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水下無線傳感器網絡 |
博士 | 1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 |
博士 | 1 | 材料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工程 | 材料和傳感器電化學特性分析 |
博士 | 1 | 流體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海洋結構物水動力學仿真分析;結構設計 |
博士 | 1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嵌入式工業(yè)應用 |
博士 | 1 | 大氣科學 | 海氣相互作用 |
博士 | 1 | 光學工程 | 激光器研發(fā) |
博士 | 1 | 電子電路 | 采集卡研發(fā) |
博士 | 2 | 流體力學;滲流力學;計算數學;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yè) | 微納米尺度流動機理與輸運規(guī)律;表面潤濕與移動接觸線問題;微納尺度滲流理論與應用 |
博士 | 1 | 材料物理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生物力學等相關專業(yè) | 微結構計算力學;納米結構材料力學行為及其微結構機理;固體微細觀結構與宏觀力學行為關系 |
博士 | 1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博士 | 1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 | |
博士 | 1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博士 | 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博士 | 4 | 物理海洋學 |
海洋環(huán)流動力學;海洋波動與混合;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 |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