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述職,清華博士為何給自己“差評”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東星 陳豪
工作一絲不茍、愛和自己較真的單來祥,年終述職時又和自己過不去了。李明翰 攝
單來祥其人
在陸軍第80集團軍,單來祥算得上“名人”。
從某防化團一名基層排長選調到集團軍自動化站,從事網絡安全維護和軟件開發(fā)近20年;繁忙工作之余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生,5年時間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19篇,兩篇被亞太軟件工程會議確定為大會宣讀論文,提前完成學業(yè);去年畢業(yè)后返回部隊,短短半年時間就完成3個軟件的開發(fā),解決了困擾部隊作戰(zhàn)指揮和訓練方面的技術難題。
頭頂“清華博士”光環(huán),單來祥成為戰(zhàn)友們眼中的“傳奇”。
今年7月,中國軍網對單來祥清華博士畢業(yè)時,放棄大城市科研院所選擇回基層一線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詳細介紹了他20年鉚在基層一線搞科研的事跡。單來祥又一次“火”了,當天幾乎便“霸屏”了戰(zhàn)友們的朋友圈。
這個清華博士的工作情況到底如何,身邊的戰(zhàn)友最有發(fā)言權。
助理工程師薛鵬覺得這個博士不一般,每天清晨能扛著掃把和大家一起掃落葉,雖然是室里的副主任,但每次打掃食堂都擼起袖子搶著刷碗。四級軍士長、軟件組班長徐小雷覺得這個副主任是個“暖男”,今年評功評獎看到自己落選,單來祥連著3個晚上來找他談心拉家常。
運維室主任位大力說單來祥是個好兄長、好副手,年齡比自己大7歲,職務比自己高兩級,學歷、資歷也“倒掛”,但工作上一直任勞任怨,干什么都全力以赴。
集團軍機關和新組建旅機關的同志們,對單來祥最大的印象就是“普通”。每次機關有個啥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單來祥從來都是隨叫隨到。從外單位轉隸到該旅的部隊管理科上尉參謀羅淦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到運維室檢查工作時,對某項工作自己表達不同意見時,這位初次見面的上校沒有半句辯解,謙虛得讓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雖是“高人”卻不“高冷”,與戰(zhàn)友相處融洽、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多項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部隊調整改革后履新擔任基層領導職務,更是把自己負責的崗位和業(yè)務干的井井有條,對這樣的“清華博士”,官兵們哪能不尊敬、不欣賞呢?
“大家都說好,單來祥咋就偏要自己說自己不好呢?”
12月上旬,集團軍開展了一次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為主題,引導官兵振奮精神狀態(tài)獻身強軍實踐的專題教育。每名黨員利用年終工作總結、黨內民主生活會等時機,結合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感悟,對照理想信念、工作標準、敢于擔當、保持定力等方面進行對照檢查。
當單來祥把自己的對照檢查和自我鑒定交給位大力時,位大力對刺眼的自評“不合格”一時“懵了圈”。
博士的告白
“自我差評”絕非嘩眾取寵,單來祥心里有自己的“一桿秤”;仡櫼荒甑墓ぷ髑闆r和心路歷程,他對為啥這樣做給自己列出了理由——
一是工作預期目標沒達到。今年年初,單來祥曾這樣計劃:科研上完成兩個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再開發(fā)一個作戰(zhàn)數據綜合運用系統;學術上至少發(fā)表3篇與基層訓練相關的科研論文。如今到了年終歲尾,掰著指頭一算:想要申報立項的科研項目停滯不前,3篇科研論文“小目標”無暇顧及;就連被集團軍參謀部一再表揚的“作戰(zhàn)數據綜合運用系統”,在單來祥本人看來也不過是“剛上路”。他最初的設想是,新系統要在集成數百萬條作戰(zhàn)信息數據的同時,“一鍵式”完成分析對比,給作戰(zhàn)研判提供精準數據支撐。但如今只完成數據錄入,分析、對比、評估等預期效果均沒能實現,設想中的“綜合運用”才完成“數據查詢”。這些讓單來祥對自己的工作實在難以滿意,在他心里全部都是“不合格”。
二是家庭事務牽扯精力多。今年單來祥的家里接連發(fā)生了幾件“大事”,總讓他牽腸掛肚:母親年邁體衰時常需要求醫(yī)問藥;二孩出生后需要人手看護照顧;大娃順利升入初中,學業(yè)需要輔導,雖和家人身處同一城市,作為分隊干部,單來祥平常也很少能回家照顧……對于這些情況,愛人嘴上雖然沒有抱怨,但單來祥心里焦急。
組織上了解到他的困難,前段時間還專門安排機關人員代職,讓他休了一個完整的假趕回老家,送母親到醫(yī)院做了一次全面檢查。在分流干部多、住房緊張的情況下,旅里想方設法給他調劑了一小套公寓房,雖然面積不大,但也方便了家人團聚。家里的事牽扯的精力多了,放在單位的精力自然相對就少了,單來祥感覺對不起組織的關心,心里十分愧疚。
除了這兩點,單來祥對自己一年來的思想波動也有點“不好意思”。調整改革中,他從集團軍分流到基層作戰(zhàn)單位,新的工作模式、管理方式讓他頗有些不適應,用自己的話說“一度像是霜打的茄子”。前段時間修訂的《文職人員條例》出臺,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互聯網上發(fā)文討論未來出路,單來祥也忍不住搜了不少相關信息。其實,對于這身軍裝的抉擇對于他來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博士畢業(yè)時,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欖枝,他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到部隊工作。
又到年底,或許又將再一次面臨選擇,單來祥想想自己當時選擇回基層部隊建功的豪情,心里再三勸誡自己不能浮躁,一定要凝神聚氣安心盡職。
“差評”的產生
夜深人靜,單來祥忙了一天工作,靜下心來坐在了臺燈的光暈里。應該如何給自己一年來的工作一個準確的評價,他的內心和思緒翻滾涌動起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上午集團軍統一組織宣講授課,新時代的新要求還在他的耳畔回響。他沉思許久,越想越覺得自己在過去的一年里做得不好、差距還很大。
單來祥拿起筆來,在年終述職材料中認真查擺自身不足和存在問題,給了自己一個“不合格”的自評。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差評”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運維室主任位大力第一個反對。他指著之前進行的民主評議結果,反問單來祥:“你的表現大家都認可,干嘛給自己打一個‘差評’?前兩個季度你我都是高票當選優(yōu)秀干部,到了年底咋就差了呢?再說,咱們運維室年終總結評比中評先的希望很大,你這個當副主任的差了,那咱室還能好?”
助理工程師楊寶芝聽到這一消息后也很著急。趁飯后午休,他連忙趕過來勸單來祥。
今年單位新組建,楊寶芝跨專業(yè)分流轉隸過來,正是有了單來祥在工作上的手把手幫帶,才讓他順利起步走上正軌。年底評先,綜合信息服務中心雖然提議讓單來祥立功,但單來祥主動站出來,表態(tài)自己不參與評功評獎,還向大家提出倡議,把名額多向年輕同志傾斜,鼓勵他們好好工作、奮力爭先。楊寶芝也正是在單來祥的幫助和關愛下,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榮立了個人三等功,他從心底感激和敬佩這位老大哥。
“單工,這三等功咱可以不立,‘差評’可不能給自己隨便亂寫。”暖陽下,楊寶芝急得想跺腳。單來祥卻笑了:“看你說的,哪有那么嚴重!”
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倒是中心主任馬福強。相識相知共同共事近20年,馬福強最了解單來祥的脾氣秉性:“他認準的事,十頭牛也拉不回來,這個‘差評’他不會改。”
他一邊勸解前來“訴苦”的位大力,一邊從心里又對這個老同事、老戰(zhàn)友多了一份敬重和佩服:“這份勇氣和坦蕩,值得我向他學習。”在單來祥的堅持下,這份自評為“不合格”的年終述職材料交到了旅里。
官兵怎么看
對于單來祥的“自我差評”,大家議論紛紛。該旅政工網上的一些跟帖,代表了戰(zhàn)友們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點 贊
@瀟灑女兵: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清華博士在年末都能對自己的缺點進行自我差評,作為基層一兵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呢!
@無線電波:我給博士點個大大的贊!自我否定是需要勇氣的。一年要過去了,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差在哪里,明年應該往哪里努力!
@AK47: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自己最清楚。
@小兵張嘎:在工作生活中我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自己訂的計劃完不成,休假回來心思還留在家里,平時工作中太過于關注自己的得與失。
@二丫:自我鑒定總往好里寫,一丁點的成績也要大寫特寫,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樣能提高嗎?應該給這樣的“差評”好評。
吐 槽
@大院衛(wèi)士:前幾天還看見單主任拿著大掃把帶頭掃落葉,這樣的清華博士能放下架子帶頭干臟活、累活,怎么還能是差評呢?
@往事如風:這不是典型的爭彩頭、出風頭、吸引眼球嗎?我看還是做秀吧,清華博士那么多成績,還自我差評,讓我們這些小兵怎么辦?
@蜀驛鳶城:博士這件事想法很好,但做法不值得提倡。作為單位領導,他的個人成績與大家息息相關,這個“差評”會讓大家很尷尬。
(張國棟、楊玉瑤整理)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